LetsChina:圍繞著老外做生意

2014/10/17 09:39      沈凌莉

這是一個由80后、90后組成,擁有國際化視野的年輕團隊。他們做的也是一個非常有中國特色的項目——帶老外到中國特色餐廳品嘗美食,帶老外參加有中國特色的旅游線路;其推出的線上平臺力圖成為針對外國人的“知乎+豆瓣同城”。“我們希望把LetsChina做成外國人來中國的窗口。”LetsChina創(chuàng)始人林深說。

一次阿拉伯特色的飯局

9月一個周末的下午,亮馬河南岸的一家阿拉伯風味餐廳里,林深和他的幾個團隊成員早早地來到這里,等候晚上來這里參加活動的朋友們。

這已經(jīng)是LetsChina在9月份推出LetsEat之后組織的第七次聚會。簡單地說,LetsEat就是讓一些陌生的外國人到中國國內(nèi)陌生的地方去吃飯聚會,邊品嘗特色美食邊交流玩耍。而這次的活動主題是品嘗阿拉伯美食,晚上6點開始。

林深早早給自己裝扮了一下,穿上阿拉伯白色長袍,戴上紅白格子頭巾。參加活動的人有的結(jié)伴而來,有的一個人趕來;有來自北京高校的大學生,有在國外念書回國旅游的年輕人,有公司白領(lǐng),也有外國人。其中一個加拿大小伙子已經(jīng)是第二次來參加這種陌生人聚餐了。

活動開始之前,大家已經(jīng)三三兩兩地聊上了。有個女孩一邊用阿拉伯語寫著小紙條,準備一會兒在活動上用,一邊分享著學習阿拉伯語的小趣事。這個主題活動需要一個懂阿拉伯語的人,她就是被特意從網(wǎng)上招募來的。6點鐘,人都來齊了,滿滿圍坐了兩個大長桌。林深摘下墨鏡,大家哄笑一片——原來不是阿拉伯人啊,還挺像!活動從游戲開始,先學了幾個簡單的阿拉伯語單詞,然后現(xiàn)學現(xiàn)用到游戲當中。大家一起游戲,語言和動作配合,簡單又刺激,很快氣氛就變得熱絡起來。菜一道道上來,林深在一旁給大家介紹每道菜背后的特色,夾雜著自己在沙特讀書時的見聞經(jīng)歷。

其實LetsEat只是LetsChina的線下產(chǎn)品之一,除此之外還有特色旅游,這是LetsChina最早的產(chǎn)品。LetsChina還推出了線上平臺,力圖打造成針對外國人的“知乎+豆瓣同城”。LetsEat是LetsChina的第二個線下服務產(chǎn)品。“我們希望把LetsChina做成外國人來中國的窗口。”林深說。

年輕人生猛

LetsChina的團隊可以用“生猛”來形容,成員橫跨80后、90后,最小的1996年出生,最大的1986年出生,大多都是外語專業(yè),有的早已有創(chuàng)業(yè)經(jīng)歷。LetsChina的另一位創(chuàng)始人石旻玥是1996年生人,LetsChina已經(jīng)是她的第四個創(chuàng)業(yè)項目了。團隊另一位合伙人在北京語言大學做過關(guān)于外國人廚房的項目。而林深自己也已經(jīng)是第二次創(chuàng)業(yè),他的第一個項目目前還在做:“有了這第一桶金,我才得以做現(xiàn)在這個項目。”

林深有在沙特和美國游學的經(jīng)歷。他在沙特念書時,被學校選派去參加了很多國際大會。林深覺得自己從參與這些活動的過程中獲益匪淺,用他的話說,是“見了很大的世面”。但他也發(fā)現(xiàn),在這些國際性的大會中中國學生非常少,他覺得應該有更多的學生來借此擴大國際視野,而自己可以帶中國學生到全世界參加國際大會,于是有了回國之后創(chuàng)業(yè)的想法。他所說的“第一桶金”就來自于此。

林深在國外接觸到了很多外國人,知道他們對中國有濃厚的興趣。回國之后,林深發(fā)現(xiàn),在中國的外國人同樣希望能深入了解和融入中國的文化生活,但是沒有好的途徑。他隱約覺得可以做一件帶外國人體驗中國生活的事情。

林深找到自己的朋友石旻玥,兩人決定一起做LetsChina。身邊的朋友加入之后,LetsChina團隊逐漸有了7個人。他們最先想到的是借鑒國外的短租平臺Airbnb的模式,做外國人在中國的寄宿家庭服務。為此,他們還專門做了問卷調(diào)查,想看看有多少中國家庭愿意接待外國人,得到的反饋還不錯。但問題很快就來了。

由于LetsChina團隊成員大部分才剛剛脫離學校,有的甚至還是學校學生,能接觸到的外國人都是留學生,所以他們決定先從外國留學生市場做起。但矛盾的是,這些留學生本來就在學校里安頓下來了,沒必要再向他們提供寄宿家庭服務。林深只能再思考其他服務。

LetsChina團隊的核心成員都是北京人,對北京有濃厚傳統(tǒng)文化色彩的游玩地點,以及扎染、陶泥、剪紙、古琴等特色工藝體驗點都比較了解,林深認為這應該是外國人感興趣的。而這些地方相對比較小眾,從營收比例上講,大的旅行社一般都不會去。于是,LetsChina開始做特色旅游線路的服務,帶外國人進行“短途一日游”,先從北京做起。

LetsChina團隊自己當導游,自己租車、買門票,只要超過10人報名就可以組成旅游團帶出去游玩。由于成員有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學院的學生,認識一些外國朋友,他們很快就成功組成了一個團,之后便開始在學校發(fā)傳單和進班宣傳。“今后,旅行社的旅游線路產(chǎn)品也可以在我們這里賣。甚至等我們資金和人手更多之后,可以側(cè)重線路策劃和宣傳,再外包給當?shù)氐膶в螆F隊去做。”林深說。

但僅有旅游還不夠,這不是高頻率的需求,不能滿足在中國的外國人持續(xù)融入中國文化的需求,也無法保持用戶黏性。于是,林深想到要做線上平臺,但不僅要放旅游信息,還要整合更多方面的資訊。

另外,他們注意到,外國人剛來中國時遇到的問題在現(xiàn)有平臺上是找不到答案的。他們想到要把LetsChina的線上平臺做成外國人的知乎、去哪兒、豆瓣同城,主要提供三方面服務:旅游、問答、同城信息。網(wǎng)站最先做了英語和韓語版本,林深還想做成多語版。

人手不夠是LetsChina在前期遇到的最大問題。同時林深還在考慮有沒有比線下旅游更有效率、更受歡迎的文化交流方式,直到他看到ABC News上面一篇關(guān)于EatWith的報道。EatWith是國外一種食客們組團吃飯的飯局模式。報道中的一句話給林深帶來了啟發(fā):“EatWith與Airbnb極其相似。讓創(chuàng)始者有些始料不及的是,這個世界的吃貨比旅游愛好者多得多,以至于這個原本是為了環(huán)球旅行者們準備的大平臺,現(xiàn)在被來自本國乃至飯局主導者的廚子們占領(lǐng)了一大半。”

看到這個報道的第二天,林深決定在LetsChina的線下增加特色飯局的服務,取名LetsEat。

林深最先對LetsEat的定位就是陌生人在陌生的地方吃飯,并沒有特意強調(diào)吸引外國人。但他后來逐漸發(fā)現(xiàn),外國人確實是個很好的切入點。而LetsChina團隊對外國人的習慣,以及對中國飲食文化都有所了解,確實也能提供更有特色的服務。所以,LetsEat的運營重心也逐漸放在了外國留學生上。事實證明,每次參與的人有外國人也有中國人,大家都是沖著與一群不一樣的人在一起分享美食的感覺而來。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