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項目如此長時間的逡巡不前,是董事會的短視行為導致了項目的緩行或夭折?還是該項目缺乏可操作性,原本就是為了上市圈錢畫的一個餅?無論哪一種情況,江蘇三友董事會都難辭其咎
文/本刊記者 陳捷
作為一家主營服裝出口業(yè)務的企業(yè),江蘇三友董事會正面臨著來自投資者的質疑,他們指責江蘇三友董事會消極不作為。按照江蘇三友的招股說明書,其募投項目應當在兩年內完成,即最晚也應當在2007年完成。事實是,截至2008年底,其總體完工進度不足20%,1.5億元募集資金投資收益共計98.91萬元,完全背離了招股說明書中承諾的6577萬元的投資回報。
江蘇三友的發(fā)行申請是2004年4月通過發(fā)改委審核,2005年4月經(jīng)證監(jiān)會核準。在其對于IPO項目未能達到計劃進度和預計的收益進行解釋時表示:“染整部分由于土地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對新建項目用地嚴格控制,同時,購買土地的成本和費用也大幅增加,目前項目用地正在積極申請中。”在2008年年報中,又增加了環(huán)保和美國次貸危機因素的影響。
就此解釋,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律師付明德認為,“現(xiàn)行的土地法是1998年頒布的,至今未作修改?,F(xiàn)行的環(huán)保法及其相關法律自2003年至今也未作修改。應當說,有關土地和環(huán)保的風險因素是可預期的,但是在該公司披露的招股說明書等文件中,并沒有披露土地的取得方式、進展程度及其相關風險,因此存在重大遺漏,不符合有關法律要求。”
顯然,江蘇三友董事會對于IPO項目被擱置的解釋無法站得住腳。提出異議的投資者認為,在長達4年的時間里,江蘇三友董事會竟然對此無動于衷讓人無法理解。據(jù)深交所發(fā)布的《中小板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管理細則》第十五條規(guī)定,募集資金項目擱置時間超過一年的,上市公司應當對該項目、預計收益等進行檢查,決定是否繼續(xù)實施該項目。董事會必須對不斷演進的產業(yè)格局有基本的理解,才能向管理層指出最好的方向。然而,作為公司決策機構的江蘇三友董事會卻未能及時對IPO項目的前景做出前瞻性的判斷。就董事會的這種消極不作為,記者幾次聯(lián)系采訪江蘇三友董秘陳堅,被告知董秘出差在外。
有券商表示,江蘇三友暫緩或者終止IPO項目或許是個正確的選擇。也許目前看來的確如此,因為其上市過程也難以給自己一個清白的說法——IPO項目如此長時間的逡巡不前,是董事會的短視行為導致了項目的緩行或夭折?還是該項目缺乏可操作性,原本就是為了上市圈錢畫的一個餅?無論哪一種情況,江蘇三友董事會都難辭其咎。
記者找到了2005年度~2008年度江蘇三友獨立董事述職報告,其中上一任獨董陸德明、魏林、盛昭瀚均發(fā)表了自己的述職報告。陸德明表示,自己累積在公司進行現(xiàn)場調查的天數(shù)超過10個工作日,對董事會決議執(zhí)行、業(yè)務發(fā)展和投資項目等情況進行了核查和監(jiān)督,并且做出了客觀公正的判斷,發(fā)表了獨立意見。其他獨董也都表示了相類似的看法。然而,這并沒有妨礙一些不同的聲音的出現(xiàn)。有專家質疑在公司經(jīng)營狀況發(fā)生異常時,江蘇三友獨立董事對此沒有發(fā)表獨立意見并盡到勤勉責任。
一家優(yōu)秀的公司需要有一個戰(zhàn)略董事會來領導,建立一個獨立、有效的董事會是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的關鍵。人們對公司董事會的無所作為有太多耳熟能詳?shù)挠洃?,江蘇三友此舉除了給自己的公眾形象減分外,很可能喪失中小股東的信任,因為它丟掉了董事會最重要的責任。
IPO項目顯然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糊弄是不成了,無論如何,江蘇三友都需要給公眾一個明明白白的交代。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