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Artwork has Undersell
回顧歷史,大量資本介入將沖擊正常的藝術品市場秩序,過度地追求金錢效益得到的是廢墟。
Historically, a large amounts of capital coming into artwork market will impact the normal order and excessive money pursuiting will cause a ruin。
文 張夢(廣州)
5月22日晚8點,中國嘉德2011春拍首次推出的古代及近現(xiàn)代書畫聯(lián)合夜場“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在北京舉槌,齊白石作品《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lián)》最終以4.255億元人民幣的天價成交,刷新中國近現(xiàn)代書畫拍賣紀錄。此件畫作的送拍人是上海著名藏家劉益謙,而他當時購買這件作品只花了不到2000萬。業(yè)界認為,劉益謙對藝術品的“興趣”大減,開始套現(xiàn)手中藝術品。
無獨有偶,世界上收藏中國當代藝術品最多的收藏家之一的比利時人尤倫斯2月宣布,將通過香港蘇富比拍賣其收藏的106件中國當代藝術品,此后將尋機出售手中剩余的1000多件中國藝術品。早在兩年前,尤倫斯就開始在內地拍場大肆出貨了,只是當時出售的大多是古代書畫。
分析人士表示,在當前中國藝術品天價合理的歡呼聲背后,是否正上演著一場必將越演越烈的與藝術無關的資本豪賭?在炒房、炒股之后,大約有1000億元的游資開始加入爆炒藝術品的隊伍。中國藝術品價格大幅飆升,已經進入了危險的泡沫期,市場也可能急轉直下陷入低潮。
有關專家指出,目前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火爆與大量游資涌入不無關系,而大量游資介入將沖擊正常的藝術品市場秩序。剛剛起局待興的中國藝術品市場,一旦被短期投機的“過江龍”呼嘯而過,只能是滿目瘡痍。因此,在規(guī)范、管理、監(jiān)督等問題也將適時提上議事日程。
資本大鱷套現(xiàn)藝術品
劉益謙套現(xiàn)手中藝術品并非個案,世界上收藏中國當代藝術品最多的收藏家之一的比利時人尤倫斯近日宣布,將把位于北京798的“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管理權轉讓給長期合作伙伴,并于4月3日通過香港蘇富比拍賣其收藏的106件中國當代藝術品,此后將尋機出售手中剩余的1000多件中國藝術品。
據(jù)稱,此次亮相香港蘇富比夜場拍賣的106件中國當代藝術品被認為是目前最重要、最完整及最有系統(tǒng)的當代中國藝術收藏之一,涵蓋了上世紀80年代至新世紀的中國當代藝術創(chuàng)作,見證了中國當代藝術的誕生和演變。
拍品中最大的亮點是在1989年現(xiàn)代藝術大展中曾經亮相的代表作品,包括張曉剛的三聯(lián)作《生生息息之愛》、毛旭輝的《家長系列三號》、曾梵志的《假面系列四號》等。張曉剛的《生生息息之愛》是其藝術生涯中早期最重要的代表作。據(jù)香港蘇富比介紹,該幅作品估價為2500-3000萬港元。
本來,一個收藏家出售自己的藏品是件很正常的事,但像尤倫斯這樣的重量級買家,一次拿出上百件藏品大規(guī)模拋售,還是很容易被視作是某種“非常”信號。有人說,他是“喜新厭舊”看上了印度年輕畫家的作品;但也有知情人士分析,主要是因為他年紀大了(76歲高齡),子女對此并無熱愛,因此不可能永久收藏下去。而且中國當代藝術已經到了較高的價位,此時出手能有個好價錢。
早在兩年前,尤倫斯就開始在內地拍場大肆出貨了,只是當時出售的大多是古代書畫。2009年春,尤倫斯將在嘉德花2530萬元購買的宋徽宗《寫生珍禽圖》送北京保利拍賣,最后被收藏家劉益謙以6171.2萬元接盤,大賺了一筆。隨后的明吳彬《十八應真圖》(1.69億元),曾鞏《局事帖》(1.03億元)都是當時的天價拍品,套現(xiàn)資金達6億元之多!彼時也試探性地拋售了少量油畫作品,如陳逸飛的《踱步》(4043.2萬元)和劉小東《陽光普照》(683.2萬元),拍價也不菲。
來自比利時的尤倫斯夫婦自1987年首次來到北京以來,其收藏的中國藝術品總數(shù)高達1700多件,其中中國當代藝術品最多,占藏品總數(shù)的80%。由于當時國內關注當代藝術的人很少,所以尤倫斯夫婦當時想買什么就非常容易買到,比如像陳逸飛、曾梵志、張曉剛、方力鈞等人的作品,當時的買入價位相當便宜。
然而,近幾年當代藝術品在國內迅速升溫,令尤倫斯夫婦獲得了巨大的投資回報。據(jù)公開數(shù)據(jù)顯示,從2009年以來,在拍賣場上推出尤倫斯夫婦收藏的中國當代藝術品,成交價多在幾百萬元至數(shù)千萬元之間。像在2009年春拍上,陳逸飛1979年作品《踱步》,最終成交價高達4043.2萬元;張曉剛2001年作品《血緣大家庭系列》也以1680萬元被藏家買走。
藝術品泡沫隨時爆裂
尤倫斯到底為何不愿繼續(xù)持有中國當代藝術?從市場的因素說,中國當代藝術已經到了較高的價位,很難再攀升了,繼續(xù)持有也是枉然,此時出手確實能有個好價錢。這些年來,從開始的一次專場拍賣最多不過區(qū)區(qū)200多萬元總成交額,到一場拍賣的總成交額已經上億元,一些藝術家的作品價格幾年間猛漲了數(shù)十倍甚至上百倍。有些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已經是民國初期一些大師作品的10倍,這明顯違背市場規(guī)律。不少媒體用“連番炒作雞毛上天”來形容當代藝術曾經火箭般躥升的價格。
某位資深藏家頗無奈地表示,目前他們只能去尋找和收藏那些存在價值的、還沒有被炒作的藏品,因為新進的資本玩家們大都找準市場上公認價值最高的那些藝術品。例如,浙江的企業(yè)家只看齊白石的作品,而且對價格多少毫不在意。在他們看來,最貴的就是最好的。
據(jù)調查,近年來活躍在拍場的新面孔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個人藏家,多為民營企業(yè)主,主要從事于金融、房地產、能源等高利潤產業(yè);藝術投資基金等金融機構,包括公募與私募,目前以私募為主,他們多偏好書畫藏品,最在意回報率;非傳統(tǒng)收藏機構,包括部分有意向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企業(yè)或以建立美術館等藝術機構為目標的企業(yè)機構等。根據(jù)胡潤百富2011年4月推出的《2011胡潤財富報告》,截至2010年底,除香港、澳門、臺灣之外的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qū)中,千萬富豪人數(shù)已達96萬人。而他們之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曾經或是打算投身藝術品投資市場。
買斷-囤積-宣傳炒作-適時拋售,這是游資炒作藝術品的慣常做法。在經歷了金融危機、樓市、股市政策調控之后,藝術品這塊“投資熱土”是否會在新生力量沖擊下泡沫破裂成為各方爭論的焦點。分析人士表示,由于藝術品的特殊性,很多新面孔無法對其形成準確的價值概念,在拍賣場上盲目跟風;而且新面孔一般更傾向于直接進入拍賣場實際操作。于是就出現(xiàn)一個接一個的天價,導致投資狂熱,泡沫產生。
假如市場的最精明的中長線投資者開始套現(xiàn)離場,那么就是這個市場可能即將到頂?shù)臉酥?。劉益謙收藏的齊白石最大尺幅作品《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lián)》創(chuàng)出4.255億元人民幣天價,可能就是藝術品泡沫即將爆裂的信號。
收藏家馬未都說,收藏變成了投資,這是一種正常現(xiàn)象。但在一次次天價拍賣的背后,也看得出財富對藝術品的傷害,藝術品作為人生消費是頂級的消費品,作為投資卻是頂級風險的投資品。也有業(yè)內人士表示,游資炒作使得藝術品投資市場的泡沫不斷增加,現(xiàn)在漲多少以后就有可能跌多少,這類投資的漲幅和跌幅是對折關系的,缺乏鑒別能力和風險意識的普通投資者將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有關專家認為,目前藝術品投資市場的泡沫已經愈發(fā)明顯,等到泡沫破裂時對財富分配的格局做出“最終清算”,其結果是可以預見的,即大多數(shù)盲目跟風的投資者將賠得血本無歸,先知先覺的操縱者才能聚斂巨額財富。因此,藝術品投資領域的風險遠高于其他投資渠道,通過提高投資門檻,來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是十分必要的。鑒于藝術品投資的高風險和不確定性,它恐怕難以成為繼股市、樓市之后的第三大投資領域。
炒作斷送藝術品市場
去年的春季拍賣會上,劉益謙曾破天荒地砸出了近4億元人民幣,一口氣買下了包括陳逸飛《長笛手》(8344萬元),《寫生珍禽圖》(6171.2萬元)、《瑞應圖》(5824萬元)等眾多頂級藏品。而在今年的拍賣會上,幾乎所有的頂級拍品最后都是被財大氣粗的國內買家接手。
在中國藝術品拍賣一個又一個的天價背后,是資本的炒作——大量投機資本正涌向藝術品收藏領域。藝術品市場已經成為資本投機者們的新戰(zhàn)場,游資涌進時水漲船高,游資退潮時,接最后一棒的人會虧得很慘!
經濟高速發(fā)展的中國,猶如一片極富生命力的熱帶雨林,任何新鮮的種子都會在這里以異乎尋常的速度成長,也會以同樣快的速度變異。藝術品市場就是這樣一顆新種子,一個正在開花結果卻長滿了中國特色變異細胞的生命體,這些變異體的毒素正侵蝕著行業(yè)的生命。
當前的中國藝術品市場,正在重演上世紀90年代股市中的投機故事。目前,市場資金的半數(shù)屬于短期投機資金,江浙炒畫團儼然成形,投機客們通過包裝上市、肆意吹捧、對倒抬價等方式,進行短線炒作,制造虛假繁榮;部分藝術家、畫廊、拍賣行、鑒定機構、媒體等產業(yè)鏈上的參與者也知假造假、賣假、拍假,從而加劇了市場的渾濁。投機當?shù)馈⑿畔啙?、誠信危機,已成為影響中國藝術品市場發(fā)展的頑疾。
事實上,目前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資本結構倒置。據(jù)保守估計,市場上的短期投機資本至少在50%以上,甚至一段時間內達到70%-80%左右。如此之高的短期投資資本比例,使尚處于初級階段的中國藝術市場上演著一出由投機者導演,由藝術家、畫廊、拍賣行、批評家、媒體共同參與的投機故事。
眼下,投資藝術品市場的溫州炒家購買的多為當代藝術品書畫。這些“商家+炒家“依然使用的是以往逐利慣用的手法,看中了一些中青年藝術家的字畫后,先買斷他的所有作品,長時間地對這位藝術家進行包裝宣傳,一定時間后再找拍賣公司對其作品進行拍賣,抬高這位藝術家的身價。這些相互以經濟結合的所謂“藝術品”,需要廣大藝術品收藏人士擦亮眼睛分辨。
業(yè)界普遍認為,現(xiàn)在的藝術品價格太高了,有些已經不是物有所值了。固然藝術品領域的泡沫并不像房地產和股市那么引人注目,不過已經影響到這個市場的發(fā)展,在2006年,藝術品市場就曾吞下了非理性繁榮的后果,成交量急挫40%。
回望歷史,大量資本介入將沖擊正常的藝術品市場秩序,過度地追求金錢效益得到的是廢墟。一旦剛剛起局待興的中國藝術品市場,被一些過江龍資金呼嘯而過,只能是滿目瘡痍。
在最近兩年時間內,中國傳統(tǒng)書畫完成了由低迷向復蘇再向狂飆發(fā)展的整個過程,有業(yè)內人士擔心,幾年前在當代藝術品領域生發(fā)的泡沫,正在向傳統(tǒng)書畫和古玩領域彌漫。投機者會使市場短暫的火爆,但他們最終會毀掉這個市場。
有關專家表示,經過了20年的發(fā)展,中國藝術品市場初具規(guī)模,但由于市場的相關機制并不健全,市場的環(huán)境建設、相關標準制定,以及資本運作、退出機制等也不健全,因此,在規(guī)范、管理、監(jiān)督等問題上也將適時提上議事日程。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