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你的品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脆弱

2014/03/26 13:56      楊睿爽

如果你詢問商業(yè)專家,品牌幾乎是商業(yè)中的一切。幾年以前,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的企業(yè)金融學教授阿斯瓦斯·達莫達蘭(Aswath Damodaran)認為,如果品牌可以讓你以高價出售產品或服務,那它就是有價值的。

例如,你可以考慮一下品牌會為蘇打水帶來怎樣的影響。正如新聞博客Mashable在幾年之前所報道的:

達莫達蘭對可口可樂公司的業(yè)務的估價是796億美元,而對科特公司(Cott,譯者注:加拿大自有品牌飲料制造商)的估價被限制在154億美元。為了弄清楚價格溢價,他簡單地用可口可樂公司的估價減去科特公司的價值,得出獨可口可樂品牌的單獨的總價值是642億美元。這是公司的估價的約80%。達莫達蘭指出,驅動了公司的估值的關鍵數(shù)字是企業(yè)的運營利潤率--可口可樂公司的的毛利率為15.57%,而科特公司的是5.28%。企業(yè)普遍的運營利潤率是5%至7%,因此可口可樂公司的利潤率是驚人的。結論:如果可口可樂公司在明天突然失去了其品牌,它的運營利潤率將下降至約5.28%,這將損失其642億的價值。

建立這樣的品牌是困難且需要時間的,不過,如果你看一看像谷歌、蘋果或Facebook這樣的公司,達成品牌價值的時間只是其曾經的一小部分。然而,品牌已經變得令人驚訝的脆弱,正如《紐約客》的詹姆斯·索羅維基(James Surowiecki)最近所觀察到的。他用消費者們“極其充分地知情,并更有可能會調查產品的真正價值,而不是依賴于商標”來表達這一情況。

而且這是真的,有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多的關于品牌、相關的產品和服務、技術信息、專家意見以及消費者的體驗的信息都是現(xiàn)成的。但問題是信息的數(shù)量太多了。老式的口口相傳的方式已經變成了天然的病毒。

人們使用Twitter、Facebook和其它的社交媒體來評論自己的經驗,在某人進行抨擊的時候予以附和,或是對他們所聽到的消息做出反應。索羅維基提供的其中一個例子是露露檸檬公司(Lululemon),這個瑜伽服裝的品牌一直銷售得不錯,直到其質量似乎受到了損害,消費者提出了投訴,而該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對被他認為是太重了而無法穿著公司的產品的女性做出了不智的評論。(這讓你懷疑這個人是否曾經讀到過阿伯克比與菲奇公司(Abercrombie and Fitch )的首席執(zhí)行官邁克·杰弗里斯(Mike Jeffries)的任何內容。)

消費者們以一種在以前從來沒有可能達到的速度聽說了新聞,這主要是因為社交媒體?,F(xiàn)在,考慮一下有多少完全的垃圾正在被從一個人傳遞給下一個人--關于政治、科學、醫(yī)學、時事的明顯虛假的狂熱的討論。這似乎完全沒有問題,因為人們看到認識的人在網上發(fā)布的東西時往往在沒有進一步的考慮的情況下就相信了。

這并不是一個關于更好地知情的問題。這更多是關于信息的速度以及“新聞”什么時候可以逃脫事實。任何品牌都是脆弱的,無論它做了什么。這正是對社交媒體以及別人對你的品牌所評論的內容保持關注的另一個原因。因為一旦你的公司及其產品變成了一個小的文化基因,那么他們將會繼續(xù)年復一年地給予你驚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