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guī)》能解決企業(yè)問題嗎?
文/齊善鴻
在西方管理文化“邊際效用遞減”,中國本土還未衍生出新文化倫理范式的當下,代表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弟子規(guī)》等國學思想,或許能為國內企業(yè)文化的重構注入活力。
當您為團隊的凝聚力不夠、員工敬業(yè)度不高而憂心的時候,是否嘗試過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尋找解決方案?
——回答:“是。”事實上,國學熱蔓延至企業(yè)界已經(jīng)有些時日,中國企業(yè)特別是民營企業(yè)加速了企業(yè)文化重組的步伐,一些企業(yè)更是將國學熱演進到底。如今很多國學班費用可以抵得上名校EMBA的費用。而在企業(yè)里,員工人手一本《弟子規(guī)》,將背誦弟子規(guī)作為考核內容也并不鮮見。
曾經(jīng)被用來教育子弟人生修為,養(yǎng)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演變?yōu)槠髽I(yè)文化的教科書,幾千年前的文化,真的對今天還有用嗎?
探尋治本的“精神中藥”
當下國學熱,與政府號召和推動有關,而中國企業(yè)界主動學習國學,背后則是因為西方管理文化日漸“水土不服”,逐漸“邊際效用遞減”。
在過往的30多年中,中國引進了大量西方管理的思想理論與方法。人們常說,科學無國界??墒?,管理卻是不一樣的,管理主要跟人打交道,其中融進了很多人文的成分,無法單獨剝離。而西方的管理,自然根植于西方文化。西方文化的概念太大,幾乎無法界定。但如果就大部分人所受到的顯而易見的影響來說,基督教文化可謂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代表。
那些信仰或者受到基督教文化影響的人們,在他們的心靈世界和日常生活的行為中,融入了很多基督教的思想影響,只要看看孩子出生時的洗禮、吃飯前的禱告、周末的教堂,甚至孩子的教父、在神父或者牧師面前的懺悔等等,我們就能夠理解一種文化對人心智和行為的強烈的塑形作用。
由此再來看看西方的管理,那種重技術輕說教、重效率輕感情、重法制輕人倫的做法就很容易理解了。因為在西方的社會中,生活與工作幾乎是兩個世界。尤其是對于宗教信徒來說,宗教般的精神生活是一回事,而世俗的生活則是另一回事。這兩種生活的準則是不一樣的,同時又是彼此互補的。如果在工作中的冷漠讓人有點兒難以承受,你很快就會回到生活中——那樣一個可以讓你修養(yǎng)身心的綠色桃源;如果你修養(yǎng)好了,又可以到世俗的荒漠上去馳騁一番,如此循環(huán)往復。
中國人呢?大部分中國人是沒有宗教信仰的,如“圣徒”般為自己信仰的事業(yè)奉獻自己的人,更十分少見。于是問題就出現(xiàn)了:生活與工作這兩個不同的領域很難分得清楚,很多人帶著生活的懶散進入工作場所,于是就形成了工作中長期難以解決的一個問題——非職業(yè)化;某些很投入工作的人,看起來工作的職業(yè)化有了些模樣,可他們又會把這種樣子帶回到生活中去,家庭生活、朋友圈子都沒有了真正純正的生活氣息,而充滿了工作的內容。
話說到這里,有人會想到了:中國人現(xiàn)在有多少人能夠過健康的精神生活呢?沒有健康精神生活的人心靈不就是荒漠嗎?而對于心中只有自己的利益、做事也是以自我為中心唯利是圖的人來說,管理又能怎么管呢?是啊,很多企業(yè)的老板就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個讓人有點兒絕望的事實:對于那些只認錢的人來說,給錢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因為向往金錢基本上是欲望的事情,而欲望是個無底洞,而且還有個經(jīng)濟學現(xiàn)象——邊際效用遞減,于是,錢給了不少,還是留不住人心!
幸好,中國人有幾千年的文化傳統(tǒng),又有些悲世憫人的圣賢思想積累下來,使得中國人的心靈大廈在多少次傾斜的時候終不會徹底傾覆。于是,到處不斷學習尋求企業(yè)管理之道的企業(yè)家們,在那些現(xiàn)實中的許多文化引領者們的感召之下,終于來到了國學的門前。而《弟子規(guī)》也只不過是企業(yè)家們給自己的員工或者孩子尋找到的一劑心靈和精神的中藥。
《弟子規(guī)》,你真的懂嗎
《弟子規(guī)》原名《訓蒙文》,360句,1080字,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根據(jù)《論語》“學而篇”的“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列舉了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guī)范,后經(jīng)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并改名為《弟子規(guī)》。
《弟子規(guī)》,從名字聽起來好像是教人如何做弟子的規(guī)矩,但其內容卻涵蓋了人生修為的主要方面,簡單點說,如果你能夠把《弟子規(guī)》這千余字搞懂了,做人的基本方面也就明白了,生活工作都會受益良多。從這一點看,一些企業(yè)在公司內部組織員工學習《弟子規(guī)》的現(xiàn)象,不難理解。
但是,國學智慧不能簡單地理解為知識,她更是修行。如果只是浮于表面卻從不身體力行,那就只能是為自己撈一點兒賣弄的資本罷了。而一些企業(yè)認為圣賢的思想字字千金,只能機械地接受,同樣不合乎圣賢思想的精神——圣賢本是最擅長自我突破的人。
長久以來,在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下,中國人建立了自己的精神生活范式。世俗生活中強調和信奉的是“三綱五常”的社會倫理,長者示范垂愛幼小,晚輩敬老勤行,長幼有序,家里家外有序。工作中信奉“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中國式理性,做事根據(jù)自己所處的位置和實際情況,不妄自菲薄或好高騖遠,也不怨天尤人。在涉及到利益與倫理的相遇時,信奉和強調的是“孔融讓梨”式的謙卑和“重義輕利”乃至“舍生取義”的價值選擇。
可是,在今天這樣一個“地球村”的時代,不少國人既丟棄了祖宗的傳統(tǒng),也沒有發(fā)展出適合自己的新文化和倫理范式。面對著這樣的一種精神和心靈的局面,科學管理又能奈何呢?
《弟子規(guī)》精髓如何化作員工行為?
《弟子規(guī)》里蘊藏了中國人做人處世的大智慧,是儒家文化從倫理道德轉變?yōu)樾袨榧s束的最主要的載體。就企業(yè)而言,《弟子規(guī)》里講的“凡出言,信為先”是企業(yè)文化中誠信價值觀的體現(xiàn);《弟子規(guī)》里講的“泛愛眾”,即在企業(yè)內部要相互團結,相互學習、相互關愛,是對內對外建立合作型企業(yè)文化的體現(xiàn);《弟子規(guī)》里講的“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則要求企業(yè)家一定要樹立正氣,把員工的道德品質與工作能力放在同等重要地位來建設等等。
那么,如何把《弟子規(guī)》的精髓化作實實在在的企業(yè)員工行為呢?還是要在企業(yè)的日常運營中從小事抓起。《弟子規(guī)》就是教導做人的準則的,一個人通過學習日常生活中一些具體小事上的做人方法,可以變成個人的素養(yǎng)。企業(yè)中的很多事也跟生活中具體的事情大同小異,學會了生活中的準則,也就學會了企業(yè)中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大部分。
不過,企業(yè)組織不可強迫員工學習《弟子規(guī)》,領導者要警惕自己“急于求成、遍地開花”的浪漫想法,可以采取在基礎好的員工中先行先試,給些支持政策,比如學好用好的員工,給予表揚、獎勵等。
在筆者考察的企業(yè)中,一部分還停留在背誦《弟子規(guī)》的階段,要真正發(fā)揮作用,還是要進入實踐階段。比如拿企業(yè)內部關于《弟子規(guī)》的競賽來說,就不能僅僅是背誦,更主要的還是背誦了之后自己發(fā)生了哪些變化,自己內心的感受發(fā)生了哪些提升,自己生活是不是比過去更和諧開心了,自己與同事相處得是否更加融洽了。也就是說,要按照“知行合一”的思路去安排,這樣才會有實效。
曾問過一個公司的老板,通過學習《弟子規(guī)》,員工們到底發(fā)生了哪些變化?老板的體會是:“變化很多了。比如:在家里知道孝敬父母了、說話時知道考慮別人感受了、與人交往懂禮貌了,好像心里有了一種力量可以管好自己了。像過去那樣發(fā)牢騷的人少了,家庭和諧的人多了,自私自利的行為也少了??傊说男撵`力量強大了,人就懂事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和諧很多。”
也有企業(yè)將學習實踐《弟子規(guī)》作為企業(yè)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的確,《弟子規(guī)》是企業(yè)文化建設的重要基礎,就如同練武功一樣,基礎不牢靠,招式也無法制勝。在此基礎上,還可以繼續(xù)學習中外古今很多優(yōu)秀的文化。比如:學習平凡人成為英雄和偉人的勵志故事,講每個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學習國內外先進企業(yè)的具體做法并舉一反三,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技能,等等。更為重要的是,要結合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和補充《弟子規(guī)》中沒有的或者不充分的思想或者生活的方面。這些方面,都是值得仔細考慮的。建設企業(yè)文化,關鍵是形成眾人的一個集體人格、達成眾人的集體契約,并付諸行動,讓體現(xiàn)優(yōu)秀思想的行動全方位覆蓋工作和生活的所有方面。
(本文作者系南開大學企業(y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