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互動傳媒全資子公司“北京寬頻”迷失東京

2008-09-22 15:31:43      挖貝網

  隨著2008年9月20日,“亞洲互動傳媒”最終從東京證券交易所創(chuàng)業(yè)板退市,這家堪稱神秘的中國公司在日本資本市場短暫而離奇的旅程就此告一段落。即使時至今日,身居中國的絕大多數(shù)人仍對它知之甚少,但它已經構成了近年來中國公司在海外資本市場的最惡劣影響。

  “以后幾年內,任何中國民營企業(yè)到日本上市,都很難吸引日本投資者了”,亞洲互動傳媒的上市承銷商野村證券一名人士向《環(huán)球企業(yè)家》承認。

  這已經是極為溫和的說法。如果翻覽日本媒體的相關報道,還有許多更為激烈的譴責之聲。一家日本媒體稱:“當13億人民一起追求經濟富足時,無視市場規(guī)則的詐騙犯層出不窮,私自挪用資金在中國非常常見。”

  但無論日本投資者能否在激烈言語中化解極度不滿,真正諷刺的是:包括日本資本市場在內,絕大多數(shù)人對亞洲互動傳媒究竟發(fā)生了什么并無根本了解。誠然,人們可以聽信關于此事的官方解釋——公司CEO崔建平在未經董事會同意的情況下挪用了1.069億元的定期存款——但稍微遵循邏輯,也不難想見這似乎有違常識:在亞洲互動傳媒股價到達頂點時,擁有其37%股份的崔建平個人身家高達28億元人民幣。他為何會取1而舍28?

  這是一個讓崔建平及其投資方均三緘其口的問題。

  商業(yè)模式玄機

    “不管外界認為我是好人或壞人,我現(xiàn)在沒什么想說的。”2008年9月初,崔對《環(huán)球企業(yè)家》說。這位從未接受過國內媒體采訪的亞洲互動傳媒創(chuàng)始人,并沒有像多數(shù)拒絕采訪者般迫不及待掛掉電話,而是頗有禮貌重復說:“我很真誠地抱歉”。在大約十分鐘的電話交流中,崔表示歉意逾二十次,語氣溫和、誠懇令人難以置信。

  崔不愿接受外界采訪,并不出乎人們的意料。事實上,即使在其事業(yè)的里程碑時刻,比如公司上市時,亞洲互動傳媒也是一家極度低調的公司。在其上市后不久,本刊記者曾與其一名投資者進行過簡短的溝通,對方表示:“這將是一只我永遠不會拋售的股票。”但問及它的商業(yè)模式,得到的回答卻是:“這個我不能說。”

  這家可以被無限期看好的公司,究竟擁有怎樣一種說不得的商業(yè)模式?

  事后看來,答案其實相當簡單。在其《招股說明書》中,2006年公司的銷售額是2851.8萬美元,其中TVPG(電視節(jié)目指南)和EPG(電子節(jié)目指南)業(yè)務占36.16%,海外影院占4.06%,電視廣告代理業(yè)務占59.78%。

  這是一個相當富有玄機的業(yè)務構成——只看其中單獨一部分,你都無法相信它能上市,但當它們組合到一起,卻成為了日本資本市場一度追捧的中國媒體概念公司。

  在亞洲互動傳媒信息量相當有限的官方網站上,它將自己稱為“中國提供跨媒體平臺電視節(jié)目指南解決方案的領導者”。而在“業(yè)務介紹”一欄,它用一幅漫畫將自己的“電視節(jié)目指南解決方案”(TVPG)描繪為電視臺、廣告商與有線電視網絡、無線增值服務商之間的必要一環(huán)。

  據(jù)野村證券的工作人員稱,對于日本資本市場而言,TVPG和EPG是毋庸置疑的亮點。只要想一想近幾年廣電總局強調電視平移,數(shù)字電視在中國有望迎來大發(fā)展期,亞洲互動傳媒提供電子節(jié)目表的技術似乎就像一塊隨時能被開掘的金礦。而廣告代理業(yè)務則能夠保持現(xiàn)金流的充沛。

  這是一個說來相當好聽的商業(yè)模式,唯一的問題是:它真實嗎?

  最簡單的答案:想想自2003年起,廣電總局就開始了推進數(shù)字電視的進程,五年過去后,即使這工作不算進度緩慢,至少仍不足以讓一家上市公司保持高增長。曾經將未來下注于數(shù)字電視的UT斯達康當下的股市表現(xiàn)足以說明這點。而只是將業(yè)務核心確立于“電視節(jié)目指南”和“電子節(jié)目指南”顯然是危險的。

  足以佐證的是,一位已經離職的原亞洲互動傳媒TVPG部門員工告訴《環(huán)球企業(yè)家》,在公司“出事”之后,崔率先對TVPG和技術支持兩個部門裁員,裁員人數(shù)達到50多人,占到公司之前總人數(shù)200多人的1/4,兩個部門的人基本被裁得一個不留,而被裁掉的員工拿到3個月至6個月的工資補償不等。該前員工稱:“雖然TVPG和EPG是崔建平最先成立的部門,但是這兩個部門一直都不怎么賺錢”。

  將這塊尚收入有限但足以令海外投資者浮想聯(lián)翩的概念做實的,是其另一半業(yè)務:占亞洲互動傳媒收入主流的電視廣告代理。

  “廣告代理業(yè)務原本并不具備資本價值,因為它每年的廣告段可能是不穩(wěn)定的”,一名熟悉媒體業(yè)投資的人士稱。必須指出,國內其他以電視廣告代理為核心業(yè)務的公司,無從獲得上市機會。

  但亞洲互動傳媒的人士對此并不認同。一名公司前高管對《環(huán)球企業(yè)家》承認,在他們的預期中,TVPG和EPG的收入比率在未來幾年內將逐年降低,但無礙于公司可能在2010年獲得100億元的年收入。原因在于:“我們堅信中國的廣告價值被低估了”。

  比如,和天津電視臺合作時,他們買斷了天津衛(wèi)視和天津地方臺的所有4A廣告公司客戶代理權,隨后,他們將廣告價格提升了30%。之所以敢于如此,是因為他們看到以往電視臺的廣告銷售分屬太多的代理公司,由此導致了價格混亂。雖然這在一段時間內引發(fā)了廣告客戶的不滿,據(jù)說傳立媒體甚至一個月沒有進行任何廣告投放,但最終,在可口可樂等廣告主的壓力下,一切得以繼續(xù)。

  因為中國特殊的媒體環(huán)境,亞洲互動傳媒與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天津電視臺等各種不同的伙伴,采用著不同的合作方法,這多少說明了它沒有找到一勞永逸的商業(yè)模型。但它所采取的高舉高打的業(yè)務模式,已是一個被公司內部視為“突破性”的成果。原因在于,以崔建平為首的公司高管,普遍并非出身于廣告業(yè),他們有足夠的勇氣和動力去改變既有的游戲規(guī)則。

  對此,業(yè)界對此并非完全認同。一名與其有所接觸的分眾傳媒員工稱:“無論如何,它仍是在做廣告代理,如果沒有過硬的政府關系,也沒有優(yōu)質的品牌,還是沒有核心競爭力。”

  但無論如何,崔建平已經找到了一個奇特的資產組合:一個在海外資本市場頗有想像力的概念,以及一塊在中國能夠切實取得收入的傳統(tǒng)業(yè)務。換句話說:它的廣告代理業(yè)務,將受惠于電視節(jié)目指南,從而獲得了一個很好的市盈率。[page]

  上市!退市!

  崔建平希望打造一家上市公司,并非秘密。

  據(jù)與其交往甚密的人士稱,崔曾不止一次對身邊友人流露其想成為中國默多克的想法,這就意味著,他并不只是想用廣告業(yè)務賺些小錢,而是希望以此為基礎,逐步上溯至內容的制作環(huán)節(jié)。

  看起來,擁有了上述業(yè)務架構,崔與他的夢想并不遙遠。2005年9月,他引入了剛剛進入中國市場的紅杉資本。隨后,在在日華人企業(yè)家徐志敏創(chuàng)辦的JCD公司的穿針引線下,亞洲互動傳媒又爭取到日本最大的廣告公司電通、日本最大的衛(wèi)星通信公司JSAT,伊藤忠商事,NTT移動通訊等公司的投資。有了這樣一批投資者,亞洲互動傳媒贏得日本投資者信任已經不成問題。果然,在選擇野村證券為承銷商后,崔建平借道東京交易所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的上市路線圖便勾畫完畢。

  一切快得讓人側目。2007年4月底,亞洲互動傳媒宣告上市。未出意料,它受到了日本投資者的熱情追捧:6個交易日內,它的640日元(折合人民幣約10元)的發(fā)行價就被翻番。而不到3個月時間,其股價更曾創(chuàng)下2055日元的高點。據(jù)說,這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中國公司素少在日本資本市場上市,很多在日華僑不惜動用大量退休金對其投資。

  但崔建平極速逐夢的旅程,或許過于倉促了。事后看來,很多細節(jié)證明這家公司尚未做好在資本市場上從容成長的準備。

  比如,雖然廣告業(yè)務成長迅猛——公司2006年的收入是2005年的4倍——但它仍處在市場機會的摸索階段。其中一個典型案例,就是它在2007年3月取得中央電視臺《同一首歌》為期一年的獨家廣告代理權。

  按照預期,獲得這一央視的高收視率節(jié)目的廣告時段,應該為其帶來夢寐以求的廣告銷售空間。但始料未及的是,雖然通過了正規(guī)的招標途徑,但因各種原因,《同一首歌》并未完整兌現(xiàn)廣告時段,這令其收入大打折扣。

  如果在公司上市之前,這樣的錯誤并不算嚴重。但它顯然低估了日本投資者對上市公司兌現(xiàn)承諾能力的看重。因為公司未能在中報里實現(xiàn)《招股說明書》中對《同一首歌》業(yè)務的預期,其一度高歌猛進的股價迎來了一個拐點。

  2007年的冬天,公司股價似乎被“凍”住了。但比這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春節(jié)前后,公司CFO朱大年悄無聲息地離開了公司。據(jù)其員工回憶,就此公司甚至沒有進行郵件通知及說明。

  時至今日,朱大年為何去職仍不得而知。一名亞洲互動傳媒高層給本刊的解釋是,因每季度都要上交財報的任務,朱覺得壓力太大,身體欠佳。但《環(huán)球企業(yè)家》也獲知,朱并未就此退休,而是轉投另一家紅杉資本投資的公司眾合保險任CFO。

  正是在此背景下,新CFO張儀昭在2008年5月空降進入亞洲互動傳媒。

  顯而易見,張倉促就任的首要工作,是在6月30日交出公司上市以來的第一份年報。但不巧的是,就職一周后,他的精力就被轉移了:他發(fā)現(xiàn)公司財務存在極大漏洞。出于職業(yè)道德,張將此問題上報董事會。

  隨后的一切變成了公開的喧嘩。

  6月3日,亞洲互動傳媒在其日文網站上發(fā)布消息,稱公司CEO崔建平在未征得公司董事會同意,將全資子公司北京寬視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在 中國銀行(行情 股吧)的1.069億元的定期存款為第三方企業(yè)海豚科技發(fā)展公司做債務擔保,后者從銀行貸款1.03億元。在崔挪用的資金中,有1800萬元已用于償還海豚科技的部分貸款,而剩余資金亦面臨無法被收回的危險。

  6月23日,東京證券交易所確認亞洲互動傳媒已被列入“監(jiān)理”名單,因其CEO挪用公司資產,使得公司不得不修改2008年的財務預算,因此無法在規(guī)定時間的6月30日交出財報。

  7月31日,亞洲互動傳媒終于交出2007年財務報告,其中稱,由于崔挪用了定期存款,因此財務報告將債務擔保金計1416.4萬美元,另外將TVPG業(yè)務的呆賬計693.2萬美元。公司2007年6月收購的沈陽藝能廣告代理公司的信譽減損計972.7萬美元。最終,公司在2007年度虧損2930.3萬美元。

  8月19日,東交所發(fā)布文件,稱亞洲互動傳媒將在8月20日至9月19日被降入“整理板”交易。由于未能達到東交所對于上市公司的財務要求,亞洲互動傳媒被東交所摘牌,最終將于9月20日退市。

  在此期間,亞洲互動傳媒內部也經歷了巨大的變動:崔建平提出辭職,CEO之職由原野村證券的馬克和接任;原有的7位獨立董事中有5人離職;而公司新CFO張儀昭也“引咎辭職”。而公司的股價更是狂跌至50日元以下。[page]

  無妄之財?

  不僅外界,甚至其內部絕大多數(shù)人也很難理解,為什么一度坐擁28億人民幣資產的崔,會因為1億元而斷送一家上市公司?如果只是1億元債務,崔大可出售股票償債,而不至于引發(fā)一場公開而丑陋的災難。

  一位接近內情的人士愿意用“軟弱”描繪崔在公司覆滅前夕的表現(xiàn)。據(jù)說,在6月3日之前,董事會曾經設計了一個化解危機的方案:崔將個人37%的公司股權作價出售,以此償還債務,并保留CEO的職位。但崔沒有選擇此一方案。

  當然,亞洲互動傳媒董事會不知所措的另一個原因,是它的股東主要由日方人士構成,他們甚至無法想象公司出現(xiàn)挪用資產這樣的違法問題。據(jù)說,日籍董事們原本對崔建平尊敬有加,見面行鞠躬等禮節(jié),但在公司事發(fā)后,他們在辦公室遇到崔,會極為嚴厲呵斥:你為什么還會出現(xiàn)在公司里?

  的確,現(xiàn)在所有的罪名都指向了崔建平。張儀昭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他并不清楚崔為什么挪用公司錢款,“他或許對上市公司內控方面的知識了解不足”。作為承銷商的野村證券方面也表示,在上市的時候,沒有看清CEO的品質問題。

  “我不認為崔建平是外界描繪的那個‘魔鬼’”,一位崔的朋友對本刊稱。他對本刊描述了一個外界并不熟悉的崔建平:通常上班的中午只吃8塊錢的快餐。在公司的年會上,他向員工透露自己從頭到腳的裝束總價加起來不超過100元。離異后,他一個人帶著六年級的兒子,每天晚上必然在陪兒子完成作業(yè),哄兒子上床睡覺后才出門繼續(xù)談公務。他甚至沒有生意人應酬的習慣,從來不去KTV或足療館。

  甚至,一個必要信息是:海豚科技的通訊串口業(yè)務運轉良好,盈利正常。也就是說,海豚科技并不缺錢。

  那么,崔為何需要這筆錢?它究竟被用作何處?

  不止一位業(yè)內人士認為,資金使用的最大可能,就是亞洲互動傳媒希望進行一些桌面之下的資本運作。比如,當它需要進入新的廣告市場,需要較大規(guī)模的資金鋪墊,表外運作能夠讓公司利潤不至于受到影響?;蛘?,它可以先投資于一些初見規(guī)模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等業(yè)務成熟時,再收購并入公司。

  在調查中,記者至少發(fā)現(xiàn)了一家與亞洲互動傳媒有此類關聯(lián)的公司:上海潮流購物(www.shopleader.com.cn)。這得到了超過一個信息源的確認。

  一個合乎邏輯的資金運作方式是:崔建平通過亞洲互動傳媒的抵押所獲得貸款,用于對潮流購物的投資,并參與其經營。如果培育成功,則在適當時機將這家公司售予亞洲互動傳媒,依靠收購公司的收入和利潤,它的股價得以推高。而完成業(yè)務出售的崔建平,也可以補足貸款。

  但意外在于,這家員工已經近400人的公司,增長并不如預期,甚至一直處于虧損狀態(tài)。當然,另一個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變量,是新任CFO的突然到來,及他對財務漏洞的嚴格處理。據(jù)說,公司目前已經將潮流購物的股份賣出,而現(xiàn)在北京辦公室只剩下一名員工處理潮流購物的業(yè)務。

  當然,一切并未就此結束。進入九月,已經辭職的崔建平仍每天到亞洲互動傳媒的辦公室上班。人們清楚,隨著公司的退市,CEO馬克和不過是個過渡人物,崔仍會回到他原來的位置上。他的最新任務:將公司出售。這樣,那些在公司上市之后并未來得及拋售股票的投資者們至少能夠獲得部分回報,崔本人的股份也能得到相應償付。

  無論崔能從接下來的出售中獲得多少回報,他的“中國默多克”夢想已經就此破滅。“或許他找一個沒有人認識他的地方還可以重新打造一家大公司,但他已經不可能再用自己的名字上市了”,崔的一個朋友說。

相關閱讀